友達光電:以尖端顯示技術創造智慧車電的無限可能
隨著車輛製作工藝的精進,導入大量電腦科技的使用是現代車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智慧車電已是現代化汽車所注重的發展領域。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所推動的4SA智慧次系統國際供應鏈計畫,也將智慧車電納入重點發展的四大新興領域之一,並由民眾熟知的友達光電擔任召集人。友達以顯示技術為核心,創造出智慧車電的全新解決方案,引領國內相關產業廠商,讓我國智慧車電產業持續接軌世界、迎向國際挑戰。
一般民眾提到智慧車電(Smart Automobile),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但實際上不止於此。根據我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SIPO)的智慧車電主軸,以及資策會〈全球智慧車電產業政策與標準研析〉一文中的定義,智慧車電主要是透過汽車搭載資通訊技術(聯網),再結合電子元件與電動化技術,使車輛具備聯網化、智駕化、數位化與人性化特徵所需的電子產品與次系統。
智慧車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車輛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智慧化程度。此一領域涵蓋廣泛技術,包括我們熟知的車聯網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V2X)、電動車(Electric Car)、智慧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智慧座艙(Smart Cockpit)都屬於智慧車電的範疇,也是各國競相發展的重要領域。而在智慧車電的發展當中,最重要的當屬中控台(Central Control),其重要的整合載體就是顯示器;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友達光電憑藉其自身優勢迅速進入市場,成為產業領頭羊。
面板優勢切入市場 打造整機智能模組 談到友達光電(AUO,股票代號2409),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享譽世界的面板供應商;不過,近年來友達光電積極轉型,從傳統的顯示面板製造業者,逐步擴展至智慧車電領域。隨著全球汽車電子化、智慧化的趨勢興起,車用顯示器不再只是資訊的載體,更是駕駛體驗的重要構成元素。
友達光電智慧移動產品研發總部、智慧移動解決方案研發處處長陳昱吉博士指出,友達光電在顯示器領域擁有尖端技術,涵蓋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及先進的Micro LED技術,使其能提供較大尺寸、高解析度且耐用的顯示器,滿足智慧車艙對於安全性與多樣化使用場景的需求。目前友達光電提供智慧儀錶板、顯示中控台、車門顯示等多元產品,而在技術方面的突破,友達還著重於創新顯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應用。
例如,友達光電的Micro LED顯示技術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對比度的特性,適合用於智慧車電的顯示需求。此技術特別適合自動駕駛和智慧車艙中需要清晰呈現的儀錶板和中控台顯示。Micro LED顯示器可彎曲、透明,適合各種車輛設計,並可應對不同光線條件,讓駕駛在日夜或惡劣天氣下均能清楚掌握車輛狀況。此外,友達積極開發具備互動和人工智慧功能的顯示解決方案,使顯示器能即時反饋車輛信息和周邊環境情況,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友達光電亦透過軟體能力的建置,解決顯示人機介面的軟體功能,成為整體方案提供者。目前,友達的車用顯示器供應已遍及歐洲、北美及中國大陸,更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占率,成為該領域的關鍵供應商之一。
併購BHTC進軍Tier1供應商 深化全球產業布局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供應鏈中,友達光電的成長不僅憑藉內部技術的突破,也透過戰略性的併購行動來擴大影響力。二○二三年友達宣布收購德國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BHTC),讓友達從傳統顯示面板供應商(Tier2),跨入Tier1供應商的行列。BHTC在汽車內溫控和人機介面技術方面擁有深厚的經驗和市場地位,其先進的溫控系統已被多家國際知名車廠採用,這也讓友達光電能夠直接接觸到BHTC的客戶群體,快速打入高端汽車供應鏈。
此次併購還極大地提升了友達的技術整合能力。BHTC的專業技術包括氣候控制系統以及與顯示器結合的智慧中控台解決方案,這與友達在車用顯示器上的技術優勢形成互補,有助於友達提供完整的智慧駕駛艙解決方案。這種技術和市場的雙向整合,使得友達不僅提供顯示模組,而能夠深入參與車輛系統整機模組的開發與設計,從而提升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BHTC在歐洲、墨西哥和印度等市場的工廠佈局,也為生產在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縮短了其獲取汽車工廠認證的時間,讓友達能夠更快速地與當地車廠展開合作,並推進其全球化佈局。
產官合作共同努力 共創產業未來願景 談到此次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所推動的4SA智慧次系統國際供應鏈計畫,陳博士認為該計劃對產業與國際接軌具有重大意義,是產業由個別公司發展提升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契機。
首先是法規的迅速銜接,如歐盟的電子後視鏡規定車上要有鏡頭偵測駕駛狀態,但其硬體如鏡頭、晶片實際上都是台灣製造,如果廠商能在政府的協助下,及時導入國外法規及標準,就能提前對接相關廠商。
除了國外法規對接外,陳博士也建議政府單位也應自行研議技術標準,打造在地化的規格及標準、相關驗證程序,進一步向國內外廠商供應產品。如果產品在台灣有實績,將更能說服國際廠商接受。有了法規、規格及驗證標準,也應進一步推動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建置統一的驗證設備,解決廠商自行建置驗證測試成本過高的問題,讓業者能更加健康成長。
關於友達光電的未來發展戰略,陳博士表示除了強化自身技術外,公司也著重於協助台灣智慧車電產業鏈的整體成長。在車用電子產品不斷創新及應用需求日益擴大的背景下,友達不止步於成為Tier1供應商,而是積極推動國內供應鏈與國際市場接軌,促使上下游合作夥伴能共享其在智慧車電領域的成就。友達透過與台灣供應商的緊密合作,構建了一個包括顯示模組、車用玻璃、人機介面技術等的完整生態系統,使各合作廠商能夠在這一迅速成長的市場中找到立足之地。
例如,友達計劃結合台灣本地的玻璃和控制系統供應商,將顯示技術應用到車用玻璃和車門控制器中,讓顯示器與車窗和車門等元件結合,為駕駛提供更好的互動體驗。這樣的整合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價值,還使台灣的其他廠商有機會進一步參與智慧車電供應鏈。陳博士認為從新的應用產生新需求,進一步推動新軟體研發,將可促使應用設備再次升級,是一個善的循環,讓台灣的相關產業能夠在友達的技術支援下,參與更多全球智慧車電應用的開發和設計,最終與全球供應鏈同步接軌。
未來,友達光電希望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推動台灣智慧車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智慧車艙技術的日趨成熟,友達希望透過創造一個更開放的供應鏈平台,讓更多台灣的科技企業能夠參與智慧車電市場,共同推動台灣成為全球智慧車電產業重要的一環。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