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65704
累計人次:50405662

《轉貼文章》 (CHINA) 私人消費者缺位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挑戰

  3月18日, 21世紀社會創新沙龍“中國新能源汽車與交通創新”在北大斯坦福中心舉辦,此次沙龍由21世紀社會創新研究中心與斯坦福大學PACS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在法國馬賽商學院教授王華主持下,與會各方就中國電動汽車普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及電動車領域的最新趨勢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共同探索汽車產業與社會發展之路。

   王華(馬賽商學院教授):我先給大家一個大概的框架,讓大家了解中國為什麼急于發展電動汽車。首先,這能夠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第二,這是中國實現技術領導的發展策略,中國很難在傳統燃油引擎技術方面形成技術方面的超越,因此電動汽車是國家創新政策的突破口﹔第三,這是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的措施之一。

   46%認為電池性能最需改進

   王華:下面我先提出第一個問題: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普及電動汽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謝先生,您曾提出了中國電動車的三大商業化的模式。能簡要闡述一下么?

   謝子聰(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新能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商業模式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完成市場最大化,第二個是要完成技術集成最易化,第三個是財務模型盈利最佳化。現在全世界有三種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一種就是整車帶電池一塊銷售,然後配上一個充電網絡,這是目前美國、日本、歐洲和我們中國整車企業主要倡導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分為車電銷售、社區慢充、公共快充。第二種是裸車銷售、電池租賃、社區慢充、公共快充,就是以充電形式來滿足電動車。第三種模式是裸車銷售、電池租賃、社區慢充、公共快換,以換電形式為主。哪一種商業模式好?後面再說。

   王華:宁先生,您認為剛才謝老師所說的這幾種模式各自有一些什麼樣的利弊?哪一種模式相對來說會有一種更大的商業化的可能性?

   宁國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博士):剛才謝老師說的三種模式,我們在國內進行了一些嘗試。從整體模式、國際上趨勢來看,這種以充電為主的模式──無論是慢充還是快充──的確是一個主流方向。但從客車領域上看,通過快換的形式,能夠加快推動純電動或者以電池為主的電動汽車的推廣。比如前段時間日產公司在美國做了調查:關於在美國運行的Live車,公眾最期待的改進是什麼?調查結果是,46%的人認為是電池性能。也就是說,它電池的能量密度無法和傳統車進行抗衡。如果采用快換的模式,恰恰能夠彌補電池性能的不足。即通過多次

   換電池的形式,里程的疊加,能夠滿足我們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城市公交車對電動汽車里程的需求。

   王華:看來在推廣電動車的時候,我們必須考量車的性質。乘用車、商用車(公交等),對性能有不同的要求。Live的例子也說明不能忽視消費者的呼聲。安先生,結合國際化經驗,中國未來普及電動車可能會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安鋒(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總裁):我覺得中國政府對於一些新的節能減排技術,對政府行為比較有經驗,但在與消費者打交道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經驗。

   所以,中國很多頂層設計不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設計電動車,而是從國家的政策角度出發,從上往下壓。到目前為止電動汽車都是政府行為,政府資助、政府采購,基本上私人消費者沒有參與到這個圈裡面。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58%的充電行為是在家裡

   王華:那么,未來哪些電動車項目會比較有發展前景呢?電動車領域的最新趨勢是什麼?

   趙濤(寶馬集團大中華區企業事務部、企業產品傳播經理):我介紹一下寶馬集團在中國的MINI-E

   實路測試項目。2010年底,MINI-E這個項目在中國大陸開始招募用戶,共積累了100人次實驗樣本。2012年,我們發布了一個電動車測試報告。根據用戶對電動車輛滿足日常出行需求比例的問卷調查,用戶基本上認為電動車能夠滿足在城市里的基本日常需求。在中國MINI-E用戶日均行駛里程是49公里,這個里程數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情況基本相似。此外,就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充電問題,我們的試點城市是北京和深圳。調查發現,58%的充電行為是在家裡進行的,在工作地點充電的有28%的用戶。剩下一些比例微小的用戶在購物時遇到的或熱點地區的充電樁充電,作為補充。我們也通過MINI-E的實路測試項目調查了市場對電動車的態度。反饋非常積極,98%的中國用戶非常樂意接受電動車。即,如果將來有機會、有市場可以買到電動車的話,他們會非常願意考慮購買車輛。

   林逸(北汽集團新能源副總工程師、北汽新能源執行董事):北汽有南北兩個基地生產電動汽車,北邊是商用車為主,主要研發生產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的大客車、純電動的環衛車,還有MPV出租車。南邊是我們新成立的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裡主要是研發、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這個公司去年生產了1000輛純電動轎車,其中有800多輛在北京市做示範運營。這兩個公司在北京市投放運營的車輛共有近4000輛。北京市計劃該數字在今年年底達到5000輛,現在還有一點點差距。但去年年底科技部組織專家對25個試點城市做驗收的時候,對北京市示範運營還是給予了肯定。北京的運營起碼有兩個亮點,第一,它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去年年底到位的車是3000多輛。第二,它是區域示範中,純電動出租車最多的一個城市。北京市選擇了七個遠郊區縣,包括延慶、昌平、密云、平谷、大興等投放了750輛純電動出租車。差不多每個區縣100輛。延慶因為開展得早,所以是150輛。從示範結果看,主要的好處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遠郊區縣過去沒有出租車公司,都是黑車,現在是一步到位有了出租車公司,而且是純電動出租車公司。第二是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這個公司重點錄用四五十人員做司機。第三個是方便了群眾。在區縣示範運營出租車平均行駛120-130公里,最高200公里。電動車晚上充電,中午回來補電,兩三點鐘再出去跑,每個出租車司機每天收入達到300-400塊錢。總之,電動車解決了交通、就業問題,一舉多得。(何雙伶根據沙龍現場錄音整理,未經發言者書面審核。)


轉貼來源:
詳全文 私人消費者缺位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挑戰-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403/929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