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24530
累計人次:49907796

《轉貼文章》 (CHINA) 車聯網四大產業鏈形態探討分析

中國行業研究網(http://www.chinairn.com) 日期:2012-11-21

 物聯網作為全球下一個萬億元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發展已經漸漸從概念層面進入了務實階段。工信部近日聯合財政部公布了2012年物聯網發展資金擬支持項目,工信部今年的支持項目較去年增加了逾40個,企業為149家,扶持資金為3.5億元。作為物聯網的細分,車聯網必定會成為未來智能行業的趨勢,語音導航、娛樂系統、警報體系等基礎功能已經在現在的車聯網技術中實現。

  車聯網作為信息化融合工業化的典範以及物聯網的示範工程,在“十二五”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推動汽車制造和服務業、交通運輸服務業等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也是在保持國民經濟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強化社會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和發展綠色節能的重要手段。

  我國車聯網四大產業鏈雛形初顯

  車聯網是汽車物聯網的簡稱

,是一種汽車信息服務(Telematics),是通信技術(Telecommuication)與信息技術(Informatics)的有機結合,並以汽車為載體開展服務。從技術實現和系統的功能結構框架角度來理解,車聯網由通用車載網關及車聯網業務平臺構成。從產業結構上看,主要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範疇。

  縱觀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態勢,產業格局在不斷變化中形成了四大車聯網產業鏈雛形。分別為:以政府等公共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以商業車輛運營管理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以車廠廠商為主導的產業鏈和以車載信息服務商為主導的產業鏈。

  (一)以政府等公共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

  以政府等公共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發展中,政府推導力量大;而以政府等公共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服務側重於政府管理部門對車輛監控和公共管理需求,服務提供商的收入來源依賴於政府部門,缺乏獨立發展的動力和良性的商業模式。

  (二)以商業車輛運營管理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

  相對而言,以商業車輛運營管理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是車聯網產業環境最為成熟、商業模式最為清晰的鏈條。目前,占據主導地位的提供商業車輛管理服務的機構有電信運營商和商業車輛制造廠商。其中,商業車輛管理機構作為車聯網服務的提供者和運營者,控制著來自用戶(企業或者政府)的價值來源渠道,並且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穩定可預期的商業模式,使得其具備了集成服務和劃分產業價值的權力,從而擁有了整合產業鏈的能力。

  (三)以車廠廠商為主導的產業鏈

  而以車廠廠商為主導的產業鏈是車廠以改善制造環節與增加品牌影響力,保持競爭優勢為目的主導的,其自身的推動力很強,目前是車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車廠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發展現狀來看,其目標市場主要定位在整車出售的前裝市場。

  (四)以車載信息服務商為主導的產業鏈

  以車載信息服務商為主導的產業鏈所蘊含的主體眾多,既有電信運營商,也有車聯網信息服務商,還有後來的參與者,如互聯網、保險業等。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由於產業鏈開放與競爭,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因此發展速度快,驅動力較為強勁。

  車載信息服務商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是現階段車聯網後裝市場的主要發展模式,車載信息服務商以獲得車載終端銷售收入或信息服務費用為目的,其服務內容主要界定在導航類、資訊、娛樂類服務。這一產業鏈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主要包括消費電子提供商、電信運營商等。在車載信息服務商主導的產業鏈中,其關鍵在於形成以主導者為核心的信息資源共享池和應用服務合作夥伴圈,形成群體智慧以響應來自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建立平臺契約機制

  (一)車聯網的發展模式

  從未來看,政府將會繼續通過推動智能交通的發展,從而帶動車聯網發展;市場通過這幾年的培育將進一步成熟;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相關車廠、政府交通管理部門將成為車聯網發展的四個重要力量,其主體間將形成穩固與靈活的契約關系。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車廠、TSP的跨界融合將是可能的模式。車聯網將成為人—路—車互聯的重要平臺。

  (二)傳統車聯網產業鏈封閉,無法建立起創新的業務盈利模式

  在傳統的車聯網產業鏈中,以商業車輛運營管理機構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以車廠為主導的產業鏈和以車載信息服務商為主導的產業鏈是垂直封閉的產業鏈;而以政府為主導的車聯網產業鏈也是相對封閉的。封閉的車聯網產業鏈不能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業務盈利模式。這是因為封閉的車聯網產業鏈的業務平臺缺少相關行業間的互動和交易機制及其必要的技術手段,容易造成平臺與其它相關行業的信息割據,信息共享程度較低,平臺容易變成信息孤島且行業間的交易流程復雜繁瑣,導致業務和應用開發成本極高,業務的創新和開發速度緩慢,所以,開發者開發業務和應用的積極性很低。同時,由於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差異化的可選業務很少,用戶接受程度低,用戶付費意願低,用戶滲透率低下,導致市場規模不大。小市場規模不足又將導致研發投入不足,行業的業務需求和政府的監管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最終導致業務盈利模式無法建立,車聯網推動困難。

  (三)車聯網產業的協同創新,是建立業務盈利模式的基本形式

  未來的車聯網將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跨行業協同創新是未來車聯網發展的基本形式,雲計算平臺的出現,特別是應用平臺層(PAAS)的出現,為車聯網產業形成跨行業的人車路等要素相關的基於雲計算的數據采集、交換、處理、聚合和發布的產業生態環境提供了技術保障。重要的是基於平臺契約機制的建立,使得連接平臺的參與各方(個人用戶和行業用戶)的利益訴求交集(盡管不是最大利益訴求)得到滿足。

  (四)建立跨政府部門的協調機制,是平臺契約關系建立的有效途徑

  車聯網產業發展關鍵是要形成跨越車聯網相關行業的協同創新平臺。車聯網相關產業眾多,包括:汽車制造、汽車服務、保險金融、道路交通、運輸物流、通信信息,現階段,這些不同產業主管部門包括工業與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和公安部等,單獨的管理部門制定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等很難促成車聯網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所以,建立起跨越以上政府部門的決策、規劃和協調機制,是我國車聯網產業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以形成跨行業的人車路等要素相關的基於雲計算的數據采集、交換、處理、聚合和發布的產業生態環境,打破行業和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使我國信息產業引領與融合交通運輸和汽車制造等相關行業。

  國家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轉型,以技術創新培育和發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戰略舉措。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車聯網和雲計算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組成部分,與車聯網相關的產業眾多,車聯網的發展將拉動相關產業同步發展,可以實現用信息化手段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提高市場效率並且與之深度融合。因此,有必要從國家戰略的層面設計和規劃車聯網產業,建立跨政府部門的協調機制。

  車聯網發展離不開政策和制度保障

  車聯網作為信息化融合工業化的典範以及物聯網的示範工程,推動其發展有巨大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而為實現通過將交通安全、出行便利和提高能效價值化,通過車聯網平臺形成多方參與的協同契約關系對產業生態環境治理結構進行優化和創新,以實現車聯網的可持續發展,並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這一目標,應當從制度層面打破傳統汽車行業的封閉局面,並通過建立新的規章制度及對現有法律法規條例等進行相應修訂以推動我國車聯網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建議如下:

  1、國家聯合信息通信產業、汽車制造業、汽車維修服務業、道路交通運輸業、公路和交通運營維護業、金融保險業、交通管理和執法部門共同制定車聯網發展規劃,在2015年前實現50%以上的普及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修訂車輛登記制度,在生產車型登記中,將具備車聯網功能作為登記條件納入整車規劃和設計當中;針對現階段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封閉局面,鼓勵車聯網設備制造、集成服務、信息服務、應用開發和運營體系對前裝和後裝並重,大力開發後裝市場。

  3、建立國家信息管理銀行,並授權國有電信運營商搜集、存儲、交換和管理車聯網及其關聯信息,同時根據現階段技術發展及公共服務需要,針對數據隱私法律法規進行修訂。按照國家信息管理銀行的政策規定,為信息提供者管理信息,為政府、公共事業和行業的應用提供信息服務,按照國家的法律和行政法為信息提供者保密。

  4、修訂2007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將車輛聯網功能和車輛電子標簽作為道路車輛登記的強制性要求之一;把保持車輛聯網作為安全駕駛的強制性要求。

  5、修訂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把商業運輸車輛聯網、運輸場站聯網、汽車維修服務部門聯網作為準入條件之一,並對聯網必須實現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務作出規定,明確準入條件和監管規制,並提出相關的檢驗方法。

  6、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執法監督規定,允許交通執法部門通過車聯網獲得車輛違法信息,並通過話音、視頻或文字手段進行遠程警告和執法,並將采集的車輛和駕駛人數據及執法過程的錄音或錄像作為證據。

  7、修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執行細則,提出通過車聯網進行交通控制、事故報警和交通執法的需求,並基於車聯網提出新的監控和證據采集程序,允許把車聯網采集的行車數據和駕駛人行為作為法律責任認定和保險理賠的證據。

  8、修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示範條款》,繼續推進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允許經營機動車輛保險的公司提供基於行駛裏程、基於駕駛行為等新型保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運用車聯網技術提供保險在線定損和理賠的服務創新。



轉貼來源: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21121/94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