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30174
累計人次:49121907

《轉貼文章》 (CHINA) 明年北京碳交易市場將啟用 二氧化碳也能像股票般交易

2012年10月28日 17:01 來源: 北京晚報

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大型圖片展覽上,有一張展現“碳交易”的圖片。

  碳排放、低碳生活等與“二氧化碳”有關的環保新名詞,近些年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在政府、企業、民眾都越來越重視環保的今天,“碳交易”應運而生。

  日前,記者來到了圖片展上“碳交易”的原型——位於金融大街8號的北京環境交易所。微博紅人“巴松狼王”、原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現在是北京環境交易所的董事長。

  杜少中告訴記者,最快在明年,二氧化碳就會像股票般交易起來,普通民眾也能像炒股那樣,炒二氧化碳。

  用市場機制解決減排問題

  1953年生人的杜少中,一身麻布衣服,在一水兒西裝革履的同事間,顯得很“潮”。

  今年2月,他卸任北京市環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之職,6月1日兒童節那天,成為北京環境交易所的新任董事長,他也成為“環交所”歷任董事長中,唯一從事環保工作出身的。

  “其實‘碳交易’,只是我們‘環交所’工作的一部分,我們同時從事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節能量交易和低碳轉型服務四大業務”,杜少中說,普通人也許會覺得這些拗口的專業名詞難以理解,所以用最簡單直接的比喻來指代“碳交易”,就是像交易股票那樣交易二氧化碳。在《京都議定書》中,把通過市場機制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稱為“碳交易”。

  未來二氧化碳或成“黃金”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被看作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2008年8月5日,中國首家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掛牌。2012年3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這是自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確定北京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以來推出的首個碳交易電子平臺系統。

  “現在我們治理污染、管理碳排放,主要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而‘碳交易’是希望通過市場手段管理碳排放問題。也就是把環境要素換算成錢,用的多得掏錢,用的少能掙錢。”

  當“碳交易”的體系搭建完成,那些耗能巨大的企業,會遇到碳排放指標不夠用的問題,他們就會到“碳交易”市場裏去購買碳排放指標。而那些耗能少的企業,就可以把多餘的碳排放指標,拿出來到市場裏交易。當二氧化碳通過市場定價,成為“股票”和“期貨”,普通人也可以去買賣了。

  杜少仲介紹,在歐洲的碳交易市場,一噸二氧化碳曾經賣到過8歐元,“未來,也許二氧化碳會成為流通中的等價物,就像黃金一樣,在全球碳市場中流通。”

  終極目的是推動科技創新

  杜少中透露,明年,北京的碳交易市場將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在金融大街的北京產權交易所交易大廳內,就可以買賣二氧化碳。不光是企業,普通民眾也能參與到“碳交易”中。

  “如果個人購買了碳排放量,你可以攥在手裏,等著它像股票一樣升值。也可以兌換成自己的碳排放。因為個人也是會產生碳排放的,比如你經常開車、經常乘坐飛機,就會排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你購買了碳排放量,就是為自己的不環保行為買單,也是為環保事業作貢獻,我們會給你發一張證書。”

  在杜少中看來,“碳交易”的終極目的,還是用環保的力量推動科技創新。

  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監管機構可以通過企業消耗的電、氣、煤、油四項能源,測算出碳排放量。如果超標,企業就會受到處罰。想避免處罰,可以去碳交易市場,購買更多的碳排放指標。這是一種短期的應對之策。因為市場上的碳排放指標可能會越來越貴。從長期來看,企業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優化生產過程,降低碳排放。而幫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也是北京環境交易所的工作之一。

  當碳排放指標用不完的時候,就可以拿到市場上去銷售,賺那些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的錢,由此實現良性迴圈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 孫毅】 (責任編輯:田學江)

轉貼來源:
http://big5.jrj.com.cn/gate/big5/finance.jrj.com.cn/industry/2012/10/281701145817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