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62551
累計人次:49086663

《轉貼文章》 (CHINA) 北京智能交通直面500萬輛車挑戰

北京新浪網 (2012-09-13 12:29) 出門前先登陸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網站,看看紅黃綠三色實時路況圖﹔走在路上,聽著交通廣播即時播報的路況信息,留意路邊的三色路況信息顯示屏……這是不少首都司機的行車習慣。   看似簡單的路況信息、繞行提示和“三色地圖”,背後卻有強有力的科技支撐。309塊大型室外可變情報信息板上,“紅色擁堵、黃色緩慢、綠色暢通”數據來源於遍布全市路網的上萬個檢測線圈、視頻、超聲波、微波設備……   近年來,首都的交通道路需求迅猛增長。進入21世紀以來,全市機動車年均增長32.8萬輛,到今年初,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沖破500萬輛大關。北京保暢通的壓力沉重。   如何讓海量的車輛在有限的路網上暢通行駛?“除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改善路網條件,交通管理上我們更加依靠‘智能交通’。”北京交管局局長宋建國說,首都交管部門把全面發展智能交通作為主攻方向。   長期飽和運轉的主干道、快速路上,小事故小故障不及時處置也會引起局部擁堵。怎么辦?數百個高清攝像頭、上萬個檢測線圈實時監控,自動統計交通流量,一旦超出正常水平,一旦發生意外事件,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人來車往的交通路口,信號如何變換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出行效率?五環路內的數千路口,數千信號設備協調聯動,信號燈根據實時路況,自動控制路口的放行速度,實現車輛延誤最少、停車次數最少、通行效率最高。   “公交優先”如何保證?2008年至今,首都重要路線先後安裝公交優先信號控制系統,當公交車行駛至接近路口停止線時,可向路口信號系統發送優先信號,經過系統檢驗、識別、計算之後,給予公交車優先的綠燈放行信號。如今,系統每天“照顧”公交車近3萬次。   指揮調度中心122接處警科副科長王振山介紹,現在北京122日均接警約1.3萬次,每個接警員要接聽電話230余次。“這是交管部門與群眾直接溝通的橋梁,我們一是努力解答群眾的疑問,二是爭取為他們及時解決困難。”   直面500萬輛機動車的挑戰,默默無聲的“智能交警”正和路面上、電腦前、電話後忙碌的交管人員一道,晝夜疏導著首都交通……   確保首都交通儘可能順暢   早上我6時10分就來到了指揮大廳。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5時起床,5時30分從望京家裡出發。   指揮中心承擔著首都路面交通運行的指揮調度、交警執勤崗管理、應急處突等職能。中心民警和文職輔警230多人分4個班,24小時倒班運轉。到早晚交通高峰和重要活動、時段,交管局的主管局長也把指揮席搬到這裡,現場辦公。   上世紀末,北京的機動車才100多萬輛,現在車輛劇增到500萬輛,警力不但沒增加還有所下降,我們衹能“向科技要警力”。面對首都日益繁忙的交通,老百姓的期望日益提高,我們也深知在人性化管理方面還有欠缺。市局黨委一直要求我們,為了讓首都交通儘可能順暢,要創新思維、精細管理。   北京交管局指揮調度中心主任 程 偉   群眾要理解交警執法工作   我在2001年成為一名交警。我們大隊能到一線執勤的干部30多人,管轄範圍10多平方公里,每天接到交通報警反映兩三百起。基本上每天所有的正常執勤警車都在外面跑。大的事故不多,但小摩小擦不少,很多時候雙方互相諒解協商,盡早移車解決,也是在為首都交通做貢獻。   我在和平門定崗工作了多年,日常工作很平凡也很瑣碎,和所有交警一樣,指揮車輛、疏導交通、查處違法,也有極少數的群眾可能對執法有些不理解,年輕同志有時候也會被他們說得很委屈。不過我想,我們衹要全身心為工作,群眾總會理解支持。有時遇到下大雨、大雪,即使我在家休息或下班剛回家,也要馬上騎上摩托車到崗去疏導交通。   北京交管局西城支隊廣安門大隊副大隊長 孟昆玉   交通信息多媒體實時直播   每天的早晚高峰時段,我們就在直播室里,為北京交通廣播的聽眾實時提供路況信息和繞行提示。   我們所在的樓層有7間直播室,最多時有5家電台、電視台直播。百姓出行時很關注我們發布的信息,聽眾越來越多,我們工作也有成就感。最忙碌也最揪心的時候是遇到大雨大雪等嚴重惡劣天氣,一旦造成大面積擁堵,我們除了報信息,還要安撫群眾情緒,把交管部門做的工作告訴大家。   交警“播路況”最早是在2000年,當時衹有3個人,高峰時段去電台工作,信息靠電話傳輸,往往滯後十來分鐘。現在指揮中心通過電台、電視、網站等媒體可以實現同步發布。   北京交管局指揮調度中心民警 潘孟瑜   本報記者 余榮華整理 // 轉貼來源: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913/784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