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1359
累計人次:48966954

《轉貼文章》 (CHINA) 私人消費市場遇冷 新能源車冀望撬動公共領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5-28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在政策“指揮棒”的大力揮動之下,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市場啟動的步伐并非同步,更多專家認為,撬動我國新能源汽車更快普及的途徑,有望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面實現。 兩年前,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通知,確定在上海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由此拉開了國家財政直接鼓勵新能源汽車走向私人市場的序幕。 隨著時間的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試點城市也由5個增至目前的25個,今后將繼續擴大試點城市的數量,以實現到2015年銷售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的。 利好政策的不斷推出掀起了新能源汽車一輪又一輪高潮,幾乎每家汽車廠商都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的規劃,但從市場接受程度來看,卻是另一番景象,“有價無市”是新能源汽車普及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從目前來看,愿意“享受”補貼的消費者仍然寥寥無幾。公共交通領域成為眾多車企更為期待的市場。 政策熱市場冷 從2009年起,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中國政府出臺的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力度,大於世界其他國家。”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某位負責人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政策先行的確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所帶動。本田、豐田、大眾等跨國汽車巨頭紛紛發布在華新能源車發展計劃,而比亞迪E6先行者純電動車也開始面向個人用戶銷售,雷克薩斯混合動力轎車CT200h、雪佛蘭VOLT沃藍達增程型電動車、一汽豐田新普銳斯等新一代新能源汽車陸續在中國市場上市。 但政策上的空前“熱情”,并沒有轉化成終端市場上的熱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汽車整車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1020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830輛、混合動力1499輛,代用燃料汽車6873輛。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僅占整個車市480萬輛總銷量的0.2%。而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159輛,其中大部分為公共領域使用,真正的私人消費更是寥寥。 另一項數據顯示,財政部原來預留的50億元新能源車補貼預算,截至去年年中,真正用於私人購買補貼的資金只用掉了2%。 汽車企業對市場遇冷有最直觀的體會。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葉永明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去年中國市場銷售的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占車市整個銷量的比例僅為0.04%。 即便在混合動力方面走在全球前列的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今年一季度普銳斯的銷量不足1000輛。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普銳斯在北美的年銷售目標為22萬輛。 北京某一汽豐田4S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在國內銷售的混合動力車型,不但生產成本比傳統車型更高,而且大部分零部件從國外進口,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車價仍然是決定消費者購買與否的主要因素。” 按照國務院最新審批通過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是爭取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市場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車企瞄準公共領域 新能源車在高額補貼之下仍遇冷,業內人士認為,最為直接的原因在於純電動汽車居高不下的成本造成高價格。從市場上看,純電動汽車售價普遍高於傳統內燃機產品,雪佛蘭VOLT沃藍達售價49.8萬元,比亞迪E6先行者36.98萬元,幾乎是同品牌、同級別傳統燃料汽車價格的2倍以上。 相關調查顯示,一向對價格頗為敏感的國內消費者只愿意為新能源車支付很少一筆額外費用,中國的汽車擁有者愿意接受比他們現有汽車高4%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 德勤報告也顯示,近八成的消費者不愿支付比傳統汽車高6700元以上價差的電動汽車,同時,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期待在政府補助后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可以低於13萬元。 技術有待成熟,是純電動汽車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豐田汽車認為,在電池技術獲得革命性突破之前(重量至少減少一半、成本減少一半以上),油電混合是汽車廠商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 此外,未能找到一種易於操作并且各方都能接受的商業模式,也是純電動汽車難以走進千家萬戶的關鍵因素。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認為,城市公共車輛的特點比較適合電動汽車在現階段的應用,包括公交車、大中型客車、出租車、公務車、環衛車等。 在國內各大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中,重點多放在公共用車市場,而非私人用戶。長安汽車已經有100輛E30純電動車在北京市房山區進行出租車示范運行。奇瑞、比亞迪、眾泰、北汽福田等企業也早已在出租車市場試水,而華晨汽車正在研發純電動面包車。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出臺補貼政策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有利的市場機制引導,只要在產業化的過程中一個環節不賺錢,純電動汽車產業化就很難進行下去。 // 轉貼來源: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28/KFKFG1HBMIN6I.shtml?c=de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