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38560
累計人次:50546089

《轉貼文章》C&V專欄-掌握物聯大商機 IPC領導者的關鍵思維

2014/01/06-陳智逢


IPC產業2013年在資本市場急速竄起,成為投資新寵,IPC廠商可能自己都感到意外。從科技演變趨勢、相對生產要素,及台灣IPC廠商在全球的關鍵地位,這股熱潮將只是開端,時機正站在對IPC產業極度有利的一方。

雲端及物聯網是拉動IPC能見度的關鍵,讓原本成長平穩的IPC產業有了長期想像空間,特別是物聯網。其次,在消費電子產品面臨大陸破壞式低價競爭的壓力下,IPC產業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的特性,反而避開了陸商競爭壓力,而客戶端考量品質穩定度及避免智財權外流,也以台廠為主要合作對象,甚至連生產基地、專案窗口都指定必須在台灣,加上歐、美、日主要經濟體景氣加速復甦、工廠自動化方興未艾、委外設計代工意願提升,都提供IPC廠商更佳成長養份。

然而,台灣IPC產業若要在這股絕佳競爭環境中全面起飛,甚至成為台灣在物聯網世代的代表性產業,IPC企業領導者的經營思維也必須調整,才有機會成為大贏家。

避免安逸的企業文化

安逸、平穩的工作文化普遍瀰漫於台灣IPC廠商,穩定的產業環境及獲利讓員工鬥性流失、領導者也遺忘了冒險精神。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在2000年就警覺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種精神力量的自覺,或許也是研華日益拉開與其他IPC廠商差距的原因之一。競爭文化與冒險精神的重塑,是IPC廠商競逐物聯網商機的核心要務,也是企業領導者的關鍵工作。

不怕花錯錢 就怕不花錢

台灣大部份企業的獲利關鍵在於無止境的降低成本;但IPC的行業特性則更偏向花錢再賺更多錢,敢花錢才能支撐公司長期成長需求。

敢花錢不代表亂花錢,基於策略推進及目標實現所必需的資金需求,在經營風險可承受下都應勇於嚐試及投資,即使一時效益不如預期都不能隨便縮手,執行方式可以調整,但心態不能膽卻,花錯錢只要學到經驗及教訓,仍可為企業長期帶來價值。精算一時財報數字及立即成本效益、瞻前顧後,只會錯失更多商機,犧牲公司長期成長機會。例如凌華的費用率雖然一直偏高,但只要是基於中長期佈局所提早支出的費用,對企業經營也沒有長期風險,並不一定是缺點。

業務行銷是成長引擎

量產型OEM/ODM是台灣科技業的主流商業模式,IPC則屬於少量多樣;前者只要集中服務少數國際級客戶,而後者無論是走品牌或ODM模式,客戶群都相當廣泛分散,如何創造及服務大量客源才是競爭之鑰,也才能達到規模經濟,讓IPC高毛利的特色創造最大價值,所以連ODM廠商都應有品牌行銷機制。

要創造大量客源,業務行銷就扮演成長引擎,在IPC產業,業務行銷做得好的通常獲利不會差,產品力優於業務力的則不一定會存活。延伸到購併及轉投資策略來看,除了全球客戶廣泛的研華之外,IPC廠商應以買市場、通路及客戶為策略考量重點,產品及技術反而不是現階段的核心標的。

業務行銷、尤其是行銷要做得好,領導者的投入與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大至行銷策略、品牌定位,小至公司網站、展會攤位設計、DM、型錄…等任何跟行銷有關的執行工作,領導者都應該定期檢核。老闆當回事、員工才不會流於型式。例如廣積雖然新網站改版上線,但從Google搜尋仍可連接到質感不佳的舊網站,一個小地方,但卻凸顯這家以研發為重的IPC廠商在業務行銷上的相對弱勢。

軟體及應用為策略核心

由於物聯網商機廣及各行業,對不同應用的理解度與創造力是切入市場的要件,而軟體則是實現應用的手段,因此,軟體及應用將成為策略核心,也是IPC廠商未來佈局重點之一。

看得遠、走得快的研華,2004年起策略重心就全面轉向以應用為核心,目前也有少數廠商透過轉投資強化不同行業的應用佈局,而受限於台灣軟體人才不足,軟體能力提升會是一個較棘手問題,強化海外軟體人才及軟體代工資源運用,或許是另一個解決之道。至於位居龍頭的研華,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深入到社會趨勢研究這個更高範疇。

IPC一向與高成長絕緣,但物聯網趨勢改變了這個刻板印象;高毛利則賦予IPC大瞻挺進物聯網世界的本錢。過去台灣被譽為矽島,IPC廠商若能掌握這一波良機,台灣未來很可能成為物聯網的軍火庫。


關於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陳智逢,長期任職於科技及媒體產業,目前在DIGITIMES負責行銷領域相關工作。



轉貼來源: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C&V專欄-掌握物聯大商機 IPC領導者的關鍵思維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363440_ZB95EA7631AJMU1TGL30G&ct=1#ixzz2pbS2J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