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83105
累計人次:50503059

《轉貼文章》谷歌前工程師:谷歌地圖如何計算導航路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3-12-29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9日上午消息,一名前谷歌工程師理查德·拉塞爾(Richard Russell)在社交問答網站Quora上表示,當用戶使用谷歌地圖搜索路線時,決定用戶最終路線的因素包括多個方面。

拉塞爾表示:“與其他品類似,谷歌地圖的路線決策也基於一系列因素,並取決於某一特定地區的可用數據。這些因素包括官方最高限速和建議駕駛速度、根據道路類型推算出的速度、在某段時間內的歷史平均速度(有時取平均值,有時是一天內某段特定時間的值)、此前用戶的實際行駛時間,以及實時路況信息。他們將這些不同來源的數據混合,並做出最好的預測。”


大部分提供實時路況的公司都會將預測與實際結果進行對比,從而不斷改進算法和數據源。在這一方面做得較好的公司將可以在中長期內提供最好的預測功能。

簡而言之,谷歌計算了大量數據,隨后才能告訴用戶目的地車程為10分鐘。2009年時,谷歌還曾披露包的交通流量數據如何使谷歌地圖更準確。

谷歌地圖品經理戴夫·巴斯(Dave Barth)當時表示:“當我們將你的速度與道路上其他手機的速度進行對比,並在任意時刻都獲得城市中數千部手機的信息時,我們可以很好地了解實時路況。”

當然,無論引入什麼樣的數據,得出的車程結果可能都不是完美的。拉塞爾表示,計算路線“是一個預測未來的問題,而交通流量盡管遵循一定模式,但從本質來看是不可預測的”。谷歌可能了解大量信息,但不可能知道是否有交通事故發生,或者是否有校車在用戶駕駛的汽車前緩慢行駛。(邱越)


轉貼來源: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1229/KHC521FDWUPI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