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
 
 
 
 
 
分類選單
TTIA10周年專刊電子書

TTIA 社群平台
電子報/友會
新訊公告
瀏覽人次統計
當日人次:24810
累計人次:53003945

《轉貼文章》 (CHINA) 物聯網市場屬於大型企業

2012年01月03日 //  2009年8月,感知中國戰略被提出,物聯網開始從概念論證走向關鍵技術研發和重點領域示範應用。據《中國物聯網産業發展年度藍皮書》 (2011年)預測,2011年全國物聯網規模有望達到2500億元,預計2015年達到7500億元,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   在大洋彼岸,奧巴馬將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倡議提升為國家的行動計劃。同樣是上述藍皮書的數據,預計201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3330億美元。   核心技術缺乏、行業標準缺失、産業鏈發展不均衡、商業模式尚未形成,仍然是制約物聯網發展的現實問題。但是,物聯網産業化進程已經加速,關鍵技術在智能裝備製造、食品追溯等領域的試點示範有序開展。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的觀點,相對於互聯網等創造虛擬價值的“眼球經濟”,物聯網可以算是ICT的“實體經濟”,它解決節能、安全、環保等國計民生問題,創造實際價值。所以在市場資本追捧社交網絡、網游等短期投資回報更高的互聯網業務時,各級政府選擇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以及重點領域的示範應用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政府推動,意在改善民生是目前一些發達國家推進物聯網發展的普遍做法。美國産業界從強調 M2M轉變為重視智能電網和遠程醫療;IBM在全球部署的2000多個智慧地球項目,基本上以與地方政府或本土大企業合作為主要模式,重點關注電力、交通、醫療、家居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智能化建設。以此為鑒,物聯網市場有望首先發力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比如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環保等;其次是發力公共服務領域,比如智能醫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再次是發力居民生活領域,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社區等。   物聯網市場應用面廣、産業跨度大、鏈條長,涉及技術研發、産品規劃與全生命周期管理、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流程再造等企業價值鏈的整個環節。以高效流動、快速獲利為目的的市場資本可能沒有耐心去追捧物聯網市場。創業期或者面臨生存壓力的中小企業,可能在RFID、感測器、軟件和互聯網、計算技術等某個環節獲取競爭優勢。可以說,物聯網的發展依賴政府推動,並最終取決於具備關鍵技術、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應用的中大型企業。   物聯網即將從概念論證走向示範應用,進而進入關鍵技術突破、行業標準制定與公共領域應用階段。筆者建議,有志於物聯網市場的大型企業,加強與區域政府的合作,與應用企業締結戰略聯盟,開展符合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等智能化要求的産品研發,以融合的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建構新型的物聯網盈利模式。 // 轉貼來源: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20120103/1959428571.html